事件回顧 6月14日凌晨00:54,倫敦西側北肯辛頓一棟24層的居民樓格倫費爾大廈(Grenfell Tower)發生火災。當地市政廳領導人Judith Blakeman表示,估計樓內共住有400至600名居民。 根據BBC報道,目前已有17人確定在火災中喪生,同時該數據“很有可能還會上升”。而天空新聞補充稱,約80名傷者被送往醫院,其中20人正在重癥監護病房中。目前尚無中國公民傷亡消息。 責任究竟在誰? 根據倫敦消防局發言人說法,目前火災起因還不能確定:“我們將繼續查找火災起因,并調查事發時情況。”(We will continue to look at the cause of the fire and investigate what happened.) 有居民認為火災是一家住戶的冰箱爆炸造成的。一名叫做Mahad Egal的居民接受天空新聞采訪時說:“當時警報沒有響,也沒有火警鈴,一點事態緊急的跡象都沒有。我們的鄰居敲開了我們的門,他說爆炸就發生在他家,他的冰箱爆炸了。” 除此之外,這棟70年代修建的英國政府廉租房(council house),2016年由一家叫做Rydon的公司負責并完成了大廈外部裝修,具體包括雨幕包層、外墻鋪設以及窗戶更換等。一位叫做Mark Thomas的業主向天空新聞記者表示,新的包層“像紙一樣地燃了起來”。 然而Rydon公司在聲明中表示,外部裝修工作“達到了所有住房管理、防火規定以及健康安全標準”,但也承認“鑒于這起連夜發生的慘劇事態仍在發展中,我們目前做出任何推測或進一步評論都是不合適的”。 火災的起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。 據了解這是一棟前幾年由政府出資1000萬歐元改造的一棟建筑,其中的改造工程包括了墻體保溫、門窗及室內新風系統等。 數據顯示,無論是在建工地還是已交付的住宅,因安全監管不善導致火災的比重相當大。另一方面,質量不合格的外墻保溫材料一旦起火,縱向蔓延速度極快、容易形成立體火災,容易發生群死群傷事故。 如何避免慘劇再次發生 不斷完善外墻外保溫規范章程。外墻保溫材料在我國應用的時間不長,盡管發展速度較快,但是與之配套的消防安全技術及法規并未得到相應發展,不利于外墻保溫行業的進一步發展。我國外墻保溫的防火研究起步較晚,應該更多地借鑒國外同類研究技術的成果,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,將研究成果引入到現有外墻保溫行業或者國家規范中,進一步提高我國建筑保溫結構的防火安全性,減少火災對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。 依據國家新版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》,以住宅建筑為例,高度超過100米以上時必須使用A級;100米以下,B1級保溫材料可行;27米以下B2級可行。除住宅建筑和設置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外,其他建筑:1)建筑高度大于50m時,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;2)建筑高度大于24m,但不大于50m時,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;3)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時,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2級。 選擇高品質的外墻外保溫材料。外墻外保溫體系是復合在結構墻體外側的保溫裝飾系統,其自身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無論是對于抵抗相鄰建筑火災的侵害,還是對于阻止自身建筑火勢的蔓延都很重要。